处于“逆反期”的青少年通常对教育者有明显的“反控制”、“对抗”心理,即你越是要求他这样,他偏不这样。而这种情形,容易引起老师、父母的恼火。而老师、父母越是恼火,对他(她)越发训斥,就会使他(她)更加反感,直接影响到与父母、老师之间的正常关系,以至于将叛逆性格发展至极端,导致人格和行为的不健康。近年来社会上多发的青少年逆反期杀亲案、出走现象、自杀事件无不说明,如果在这一特定时期疏导失当将会发生多么惨痛的后果。对于青春期叛逆孩子的心理要加以正确引导,将使他们一生受益,但如果处理不好,将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发育和行为成长。
大众媒体一些不恰当的渲染也是导致叛逆心理一个因素.比如一些影视作品,极为美化叛逆者的个人行为,夸大叛逆者的能力,鼓吹个人.许多高中生十分欣赏电视、卡通片中描写的“叛逆英雄”.
调查问卷显示,中学生叛逆心理形成原因之中,“不恰当的学习教育”占有10.5%,“不恰当家庭教育”占有15.55%,“不恰当的媒体渲染”占7.5%,“以上三种的综合因素”,占66.5%.可见,中学生叛逆心理产生与形成同三者都有密切联系.另据调查,让家长头疼担心的前三种叛逆行为分别是:1、早恋;2、自虑;3、出走.
叛逆心理是每个青少年从青涩走向成熟的过渡时期,家长朋友们一定要把控好对孩子的度。虽然该骂时还要骂,该打时还要打,但切记要给孩子留下一定的自尊心,切莫为了自己一时的火气上头而弄的孩子心理千穿百孔。
青春期心理特点的影响
青少年处于心理“断乳期”,其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迫切希望摆脱成人监护,他们反对成人把自己当“小孩”,要求以成人自居。
为了表现自己的“成熟”,就对任何事物倾向持批判态度,同时他们又担心外界无视他们的成熟与独立,便通过“标新立异”的行为和言语来确立这种地位,容易产生叛逆心理。
批判孩子的朋友
很多人说要让孩子有自信,但如果孩子每次选什么,父母就说:怎么老是交这样的朋友、穿这样的衣服?每天都讲这个,孩子怎么会有自信?
青少年表面上不认同你,但他还没发展出清楚的自我认同,其实他在乎任何人的批评。父母的眼光也许很好,但当孩子慢慢建构自我认同时,父母不要太快批判,因为那是一种否定。
当有这种情况时,我建议,把他的朋友当朋友、善待他的朋友。
善待他朋友的好处是,如果那位朋友是流氓、不是太规矩的小孩,你请他吃个饭,也许他下次打架时还特地不让你的孩子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