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类问题
据对数千名中学生的调查,“对同学忽冷忽热者”者占44.1%,“对老师时而亲近,时而疏远”者占35.8%,“做作业情绪忽高忽低”者占73%,“对学习的劲头时高时低”者占81.9%,“心情时好时坏”者占71.2%,“对父母时而亲热,时而冷淡”者占32.8%。这些数据,活生生地证明了问题青少年的情绪不稳定性。情绪的不稳定主要是由于心理发展的不成熟所造成的,父母的性格特征、养育方式、教师对待孩子的方式也会对孩子的情绪稳定性造成影响。
人际关系类问题
与父母的关系处理不当,从而引起青少年不良的心理反应,这一现象较为普遍。在孩子小的时候,亲子关系的矛盾关不突出。可是,随着孩子的生长发育和父母的日渐年长,二者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就显得愈来愈困难。尤其当孩子处于青春期而父母处于之时,问题更为突出,部分孩子会产生压抑和抑郁,部分孩子则产生强烈的叛逆心理。
师生关系处理不当,对孩子的心理影响不言而喻。其主要问题是教师对学生的不理解、不信任而使学生产生的对抗心理,以及教师的认知偏差等情况给学生造成的压抑心理,攻击行为等问题,如果教师缺乏理解、耐心与爱心,不能以热情的态度给予指导帮助,反而横加指责,学生则会失望。更有甚者,如果教师对学生缺乏尊敬,随意贬低孩子价值的不良态度会使孩子的心理遭到严重的创伤。
与同学的和相处,可直接影响到青少年的学习生活质量。孩子们都希望在同学中有被接纳的归属感,寻求同学、朋友的理解与信任。如果同学关系不融洽,甚至关系紧张,有的同学就流露出孤独感。
真正的养育过程一定是唠叨的,这叫做有亲情抚养。
对于孩子不合理的要求,要遵循四个原则。
不要打,不要骂,不要说教,不要走开。
未成年人的问题都是滞后的,当你发现孩子很难管的时候,其实问题早就出现了。
青春期的孩子,教育一定要有方法。
有时候话说到了就可以,不一定非要逼孩子承认错误,写保证书,逼急了孩子反而会对你不恭敬,要让青春期的孩子承认错误很难得。
孩子的学习成绩很重要,但不是。
问题青少年是青少年群体中,教育难度的一群。他们大多都有早恋、、叛逆、厌学、性格脆弱孤僻等不良行为习惯,有的甚至违法犯罪,进了监狱。根据志和教育研究中心研究发现,问题青少年有三个特征:
一、是偏离了正常的成长轨道,却无力自我纠正,他们自己是无法克服不良行为,自我改变的。
二、是教育咨询和父母都失去了管理、教育、引导他们的能力。父母束手无策,屡战屡败。老师教育无效,从心理上放弃孩子。
三、是他们基本上都不只是行为偏差,在性格、心理方面也有不同程度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