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表现得叛逆时,不要一味地压制
不要对孩子偶尔出现的强烈叛逆行为,譬如离家出走、游戏上瘾,早恋等大动干戈,要理解这种行为背后的心理,适当反思是不是对孩子控制得太厉害了。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如果家长对孩子压制得太厉害,那么孩子自然就会把大量的精力都消耗在跟父母对抗上,那么应该他集中精力的学习和生活自然也就跟不上。
孩子渴望被成人的世界认同,渴望通过叛逆的行为来向世界昭示自己已经长大了,再也不是父母眼里的小孩子了,再也不是可以随便操纵的“棋子”了。
这时候家长一定要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去支持、肯定、相信孩子,用“人性本善”的态度面对自己的孩子。
在我们指控孩子叛逆的同时,我们也正好暴露了这叛逆的根源:过度呵护所演变的控制和压制。
正是这种看似善意的温柔的束缚,让正在成长中的孩子无所适从。
所以,面对成长中的孩子就需要我们彻底放下“父母”的架子,重新拾回我们的童心,才能面对所谓的叛逆。因为“强权”解决不了问题,更无法抚慰孩子的叛逆。
家长不当言行造成孩子逆反心理
1.家长爱唠叨
超限逆反:由于剌激过多强或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逆反心理的现象,就是“超限逆反”。
2.与家长无共同语言
社会发展的节奏很快,孩子群体中会发展出独特的语言,家长根本不懂。有些时候,家长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多学习,多走进孩子的世界,这样你才能更加理解孩子。
3.缺乏情感沟通
在沟通的内容上,27.8%只谈孩子的学习;在沟通的方法上,60%的家长仍然以家长制自居,以命令口吻说话或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人;只有13.2%的家长能以平等的态度尊重孩子;1.1%的家长则自叹无法与孩子沟通。
4.语言简单粗暴
禁果逆反:所谓越禁止的就越引起人们的好奇心。
5.家长不尊重子女
自我价值保护逆反:当外在的劝导或影响威胁到人们的自我价值的时候,人们就会有意无意地进行自我价值保护,对外在的影响起反向的反应。父母站在的立场上批评或否定子女,不留面子,子女由于自我价值保护逆反,就可能反其道而行之,故意和父母闹别扭,以显示自己的尊严和力量。
应对叛逆孩子,不是要操控他,而是要赋权,让他自我感觉更好。
当你心平气和、果断坚决地表达看法和信念时,孩子更可能会听你的。
没有哪个人会因为父母太理解而过上不幸童年。
不幸的是,许多父母并没有意识到,正是他们的反应方式可能引起或助长了权力争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