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孩子逆反心理的消极面,父母应根据孩子的心理特点,循循善诱,进行教育。
父母更应看到逆反心理积极的一面,如因逆反心理出现的好奇心,是一种渴求认知事物的欲望,是求知的动力。
逆反心理往往具有求异和思辨的特点,是孩子智慧的火花,创造的源泉,家长应留心注意,因势利导,促其成材。
心理断乳期是孩子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转折时期。
从总体上讲,心理断乳期的各种心理现象,反映了少年儿童心理上的进步。从心理上依附于父母,到出现独立意向,这是重大的变化。
如果孩子已经出现了过分好胜的习惯,正确的做法并不是禁止孩子竞争,而是让孩子明白失败了并不是一无是处,比如,孩子和别人玩“扳手劲”失败了,您可以这样安慰他,“虽然你的手劲不如XX大,但跳的比他高啊!”久而久之,孩子就会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强项和弱项,不可能事事都比别人做得好,只要自己努力了,不论成败,自己都是父母爱的那个小孩。
很多时候家长给孩子立规矩的时候喜欢絮絮叨叨一大堆,但是对于孩子来说,他们的理解能力不够,自我控制能力不够,对于这些复杂的规矩无法理解进而变得糊涂,违反起来也就毫无顾忌了。
所以给孩子立规则的时候,要简单、明确。对于孩子来说,否定句比肯定句更难理解,所以给孩子立规矩的时候,多说你可以:你每天可以吃一根甜筒、你可以洗完手再吃饭、你可以吃妈妈给的零食......而不是一味地告诉孩子,不能不许不可以。
心理学上认为,一个人成长的过程中有两个“叛逆期”:
个阶段是3岁左右
第二个阶段是青春期
相信以下的场景,是妈妈们都遇到过而且非常头疼的:
唱反调,你指东,孩子偏偏朝西;
你越是不让干的事,孩子偏要干;
孩子突然什么都要自己做,不允许你帮忙,谁帮跟谁急;
孩子不爱搭理人,不听劝不讲理,就认为他自己是对的;
……
绝大多数时候,孩子并非存心找茬,并非故意捣乱,他的“叛逆”往往源于一些发自内心的动机,就看我们家长有没有足够的耐心和智慧去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