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谁,只要是成年人,都经历过叛逆期,每个人的叛逆期大致相同但又不一样。比如男孩子和女孩子,有很大的区别,女孩子爱闹情绪,不吃饭,男孩子爱打架,离家出走和顶嘴等等。
其实不管男孩子女孩子到了青春期都会让父母无奈,管吧!越管越凶,甚至适得其反,不管吧!又变本加厉,真的是一个很为难的年龄段。
如果一个女孩子,初一时拒绝穿粉色的衣服,一两年后,她又坚决要一条粉色围巾 ,您真的别奇怪;这是孩子从要求长大,走向要求成熟。拒绝粉色因为要拒绝幼稚,接受粉色,是表现自己再走向个性独立;走向成熟。
这时,孩子们在家长面前出奇地不听话。男孩今天要一双名牌鞋 ,明天回来对家长说某某同学有了新的手机。男孩、女孩的书包上挂满了明星图片;谁的生日请大家去吃饭...很多男孩会在群体里学会抽烟、喝酒。
女孩学会化妆、染发。其实他们是想通过这些仪式,向成年人看齐,在小群体里标榜自己、显示自己。而成年人却感觉他们是逞强。
我们怎么样和“叛逆”孩子沟通呢
打不得骂不得,也放任不得,半大的孩子真难管,在许多家长无奈于青春期叛逆的同时,孩子们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叛逆,是被逼出来的。其实,孩子在生活中也很矛盾。”孩子心声:渴望父母也能认个错“在父母眼里,父母永远都是正确的,孩子从来就没有对过。”
青春期叛逆的孩子将父母也能勇于承认错误,看成是一件梦寐以求的事:“我们中,没有几个是真正的坏孩子,关键在父母理解不理解我们。有时候,孩子也挺矛盾的,孩子知道父母肯定是要孝顺的,但如果‘听话’就是所谓的孝顺,即便是父母说错了,孩子们也要按照他们的意思去做,那活着就真没意思了。心想:为什么做父母就不能有错呢?”
青春期孩子开始独立思考,开始对社会人生有自己本身的看法,渴望自己独立和被外界尊重,但由于父母不当的管教态度,以及对孩子“隐私”和个性的不尊重等都容易使孩子感到厌恶而产生反抗行为。而父母让孩子提前进入社会,过多地告诉自己的孩子“人间险恶”或者苦口婆心的说着自己的建议和经验不能自己以身作则都容易造成孩子的反抗倾向。
走出家庭,孩子的视野面宽了,接触社会的面广了,再不是家、教育咨询两点连成一线的行为方式,他们会出现在自己从来没有去过的地方,会遇到从来没有遇到的问题。
这时,朋友是直接的帮助者,可以取代家长的支持和帮助。
孩子们思想不再单纯,这连他们自己都感觉得到,他们有时浮想联翩,有时忧心忡忡,有时大喜大悲。
这些感情,不适合和家长分享,因为家长马上会紧张和忧虑,批评教育必不可少,跟踪监视接踵而至,所以,家长不是孩子吐露心声的选择,而、安全的是身边的朋友。
在这个时期,很多时候孩子们选择老师做朋友,让老师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因为在孩子心目中老师依然是神圣可信的。
那么,孩子们心里需要家长吗?从心底里孩子们需要,而让他们望而却步的是家长的担忧和不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