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类家庭教育易造就“问题少年”
【棍棒型】大多出现在父母文化素养较低的家庭,他们教育子女时往往以棍棒立威,简单粗暴。久而久之,孩子缺少家庭的温暖,怨恨情绪一旦释放不当容易导致犯罪。
【训斥型】这类家庭虽然对子女的拳打脚踢不多,但骂声不绝,实际上是对青少年的精神折磨。一旦模仿父母行为,易因口角与人产生纠纷。
【管束型】这类教育对子女的“清规戒律”太多,如果管束方式不当使子女生厌,容易生出逆反心理。
【溺爱型】以娇宠为典型的溺爱型家庭把主要的精力集中在子女的吃、穿、用上,养成了他们骄横、任性、乖戾、惟我独尊的性格。
【型】这类家庭教育崇尚物质的,实现教育管理目的。然而事实恰恰相反,物质奖励过多容易带来挥霍性的消费,造成子女品格低下。
家庭生活中,家长往往倾向于培养听话的孩子。孩子越是顺从,家长就越有成就感,觉得家庭教育才有效。其实,孩子顺从的代价,就是限制自我,主动降低智商。这就是中国式家庭教育的“葵花宝典”——欲练此功,必先自宫。不愿意“自宫”的,就要面对家长旷日持久的逼迫逼迫再逼迫。
教育咨询应采用多种方式教育陶冶青少年的德行。
教育咨询是向青少年传授知识的场所,无论在教育的力量上、教育内容上、教育形式和教育时间上,都优越于其他场所,教育咨询教育要加强德育教育,把德育教育放在与文化教育同等重要的位置。
不要把孩子当做圆梦的材料
有些父母,自己的梦想实现不了,就完全寄托在孩子身上,把他当成做梦的材料。
“妈妈这辈子很可惜没当成画家,你要好好给我学画”,这不是强人所难吗?除非他有兴趣和天赋,否则越勉强,他就越苦恼。
父母可以做父母的梦,但千万不要把自己没完成的事情寄托在孩子身上。
因为他是他,你是你,你可以自主,他也要自主。记住,子女是父母所生,不是父母所有。
父母对子女没有所有权,也没有支配权。孩子不是你口袋里的钱财,想买什么就买什么。
子女有自己的兴趣、自己的愿望、自己的梦想,他的梦不一定是你的梦,不要勉强,否则徒劳无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