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帮助孩子克服胆小性格的过程中,可以针对不同的情况对症下药:
1、教养孩子时适度放手,不过分保护孩子,但给他们提供相对安全的活动空间,避免经常对着孩子提醒这样那样的危险或者让孩子遭遇这样那样的危险。
2、避免用吓唬的方式教育孩子,以免剥蚀孩子的安全感。
3、如果孩子不慎受了惊吓,注意帮孩子“”,比如,如果孩子滑滑梯时不慎摔了下来,就想办法让孩子体验到只要防护得当,其实滑滑梯并不是那样容易发生意外。
4、如果孩子生而“胆小”,则孩子就要对孩子的行为多一份宽容,不急于改变孩子,以免给孩子更大的压力。
作为家长,自觉有天然的和强权,于是给孩子立规矩的时候按照自己的心意来,完全不顾孩子的感受以及孩子能否做到,就摆出强权嘴脸,简单粗暴地告诉孩子,“不行,不许,我说的算!”
这样孩子可能会因为你的强权起了反抗之心或者对你说的道理产生质疑拒绝遵守。
所以家长应该以平和的语气、平等的态度和孩子商量,这件事你觉得要做到什么样,爸爸妈妈认为你能做到什么样,双方取一个都可以接受的程度作为规矩。这样孩子有了参与感,做着自己争取来的事情,自然会觉得开心,也不会轻易去违反了。
认识到执拗是孩子成长过程中难以逾越甚至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阶段,做好耐心陪孩子渡过这段时期的思想准备,不过多限制他们的淘气行为,因为我们缺乏耐心的简单处理,可能不利于孩子顺利走出这个敏感期,从儿对他们今后的心理发育产生负面影响。在这方面,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夫妻双方在孩子统一认识,否则,就会出现孩子闹起来时两个人反差较大的处理方式,这样很容易让孩子“钻空子”。
如果孩子已经出现了过分好胜的习惯,正确的做法并不是禁止孩子竞争,而是让孩子明白失败了并不是一无是处,比如,孩子和别人玩“扳手劲”失败了,您可以这样安慰他,“虽然你的手劲不如XX大,但跳的比他高啊!”久而久之,孩子就会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强项和弱项,不可能事事都比别人做得好,只要自己努力了,不论成败,自己都是父母爱的那个小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