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家庭和教育咨询教育中有一个误区,认为只要给孩子讲清道理,孩子就应该自己能做好,但实际上并不是如此,教育可是一项工程,就像盖高楼要一层层的盖,对于孩子们的教育是需要一件事一件事去指导,让孩子们在这样的指导中逐渐学会掌握和应用正确的思考和判断的的方法。这样的教育顺应了孩子独立思维的发展,同时也不会因为能力上的缺乏而导致有害于成长的事情发生。
每一个人都有叛逆的时候,但叛逆真的是你不听话的借口吗?
叛逆对父母来说是的伤害,当父母关心你时,你却嫌他烦,嫌她唠叨,当你很晚去网吧,夜店,父母不让你去时,你就发脾气,对他们大吼大叫,其实那只不过是父母的担心,对你的爱。
十六七岁叛逆放荡的年纪,也是感情懵懂的年纪,也会因为自己有喜欢的男孩或女孩的原因导致成绩下滑,甚至变成辍学,那时父母会很责备,常常责骂你,那时你会和他们说(烦死了,能不能别说了),其实父母心里是难过的,他们想让你学习有个好工作,外面的苦你们没去尝试过,没有一个人对你向父母那样对你好,关心你,惦记你,
真正爱你的人永远是你的父母,无论你做多大的错事,父母也不会不管你,十六七岁应该多想想以后,不要叛逆了,想一想父母养你们有多么不容易。珍惜现在父母陪你的每,那样以后也不会留下遗憾。
青春期之前,孩子没有自我意识和独立思维能力的,所以对任何事情都要依赖于成年人的建议和思考。但进入青春期后随着孩子大脑的发育,孩子开始有了独立思考和判断的初步能力,因为孩子们自己发现了自己原来也能像成年人那样发现并找出事情间的逻辑关系,于是孩子们觉得自己与成人是平等的,孩子们不再盲目听从别人的意见,要尝试着自己去思考问题的根本性,孩子外在的表现就是固执、对抗成人的意见、一意孤行。其实这是一个孩子在学习独立思考的过程。
父母要尊重孩子的气质
试想一下,如果我们要去养一株植物,那么需要做的是什么呢?就是了解植物的习性。它究竟是喜阳还是喜阴,是需要多浇水还是多浇水。只有在了解植物习性的基础上,我们才有可能让它存活下来。
如果我们养的是仙人掌,水浇多了就有可能会烂根;如果我们养的是吊兰,放在阳光下暴晒就有可能会死掉。阳光、水在我们看来都是好东西,但是却不是对所有植物来说,都是越多越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