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与成长
孩子成长的路上必然会跌倒无数次,但重要的是如何让孩子认识到自己跌倒的原因,并成功地迈过这一个坎。
若孩子犯了错,家长不要过于苛责,首先询问孩子前因后果,然后一起和孩子寻找解决办法,而不是像魏莱母亲那样,反过来一股脑的把问题都抛给受害者。
勇敢地承担责任,是一个孩子成长的标志。
每个人身上,都有童年留下的深深烙印,台湾漫画家庸也是如此。和大多数患有亚斯伯格症的孩子一样, 他从小不太喜欢靠近人群,直到成名后见到成群的粉丝媒体,还会全身冒汗。由于有识字障碍,庸从小学习成绩差,内心一直非常自卑,画画是能让他感到松弛的事情。其实,这些有亚斯伯格症的孩子往往对某方面具备强烈的兴趣,拥有像爱因斯坦、牛顿、汤姆•克鲁斯这样超乎一般人的天赋与才能。面对有亚斯伯格症的孩子,我们需要付出更多的理解和关怀,就像印度电影《地球上的星星》中的尼克老师一样,将一缕阳光洒向亚斯伯格症的孩子。
父母忙于工作,虽然内心对孩子满腔爱意,但苦于没有时间陪伴,更没有精力疏导。孩子囚于高楼和名目繁多的培训班之中,逐渐变得孤僻不合群,也许还做过那么一两件错事,立刻成为邻里口中“别人家的孩子”的反面典型。外部的成见进一步加重了孩子的孤僻和难以沟通,也就是所谓的“问题少年”。
孩子从母体里分离出来的时候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了,虽然这时候他还无法离开父母独自生存,可他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生命个体。现在,很多父母会无意识地把孩子当作自己的“附属品”,让孩子按照自己规划好的道路前行,有些父母甚至把孩子当成实现自己未完成愿望的希望。每个生命个体成长的速度和方向都是不一样的,这样的“拔苗助长”会有意无意地剥夺孩子成长的,要尊重孩子“顺其自然”的成长规律。“关怀而不干涉”意味着要恰如其分地关心孩子成长,给成长需要的各种养份和发展空间。“分享”是指父母可以和孩子分享自己的成长经验和教训,不是对孩子说:“那样不行的”“这样做是错的”“别从那里走,你会摔跤的”等之类的话,孩子不会对说教感兴趣,他需要的是亲身体验成长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