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逆心理是社会依存性和相对独立性的统一。
叛逆心理具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方面依赖于它所反映的对象,即社会存在;另一方面对所反映的对象又具有相对独立性。逆反心理受社会存在的制约,它产生于客观存在不符合主体需要之时,并不是无缘无故的,当需要得到满足时,则不会产生。另一方面,逆反心理不是人们对社会存在简单被动的反应,而是经过加工改造的能动反应。
父母对孩子给予的心理和物质的照顾过多,超过了孩子所能耐受容忍的程度,对孩子来说往往是一种被强加的、不正常的无形的压力,易于引起他们无谓的烦恼,也抑制了他们的独立性和完整个性的健康发展,易产生叛逆心理。
只要能理解青春期孩子情绪的原理就能给我们的家庭教育指引方向:青春期孩子其实就是外表的成人感和内心的不成熟不匹配,青春期的孩子第二性征变化后,外表越来越成熟,孩子很希望得到成人的尊重,同伴的认可,但内心依然是稚嫩的,所以这种不匹配会让他们易怒、烦躁,随着快速发育的激素水平,学业压力,让他们时常处于纠结、恐慌、烦躁的情绪当中。
叛逆心理是相对德定性与可变性的统一。
某种逆反心理一经形成,将持续较长时间不易改变。每当对象一出现,就以相同态度待之,从而表现出一定的稳定性。但是,逆反心理又是一种可变的社会态度,在导致逆反对象的条件根本改变后,原有的逆反心理也会逐渐淡化,直到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