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单纯的原始社会里,群体的价值观非常类似,父母不需要特别作什么,孩子一旦生理成熟,或到法定成熟的年纪,就很快转换成成人,能够负担社会责任。例如过去只有小学毕业,就可以去当老师,只要会打猎,就能养家糊口。现在社会功能复杂,基本的教育都无法很快的使人转型进入成人社会。人要接受更多的学习,经验才能在社会生存,所以,有人认为,青春期的延长,带来心理的不稳定,是造成叛逆的原因。的确,今天青年人面对的挑战,试探都比以前大,例如网络带来的试探,简直无法抵挡。但,叛逆不是无可避免的。今天作父母,的确,不能像过去,不需要作什么,坐在家里,儿女自然就会和父母有同样的价值观。相反的,父母要警醒,只有在儿女小时候建立共同的道德的标准,训练道德的成熟,到青少年,他们真正落实的时候,就能够少冲突,多和谐。
不断地鼓励才会使孩子对所需掌握的内容保持强烈的兴趣和学习的欲望,才会越学越好。创造环境愉悦的学习环境能够使孩子心情愉快地投入学习,取得良好效果。走出户外带孩子进入大自然能开阔眼界,丰富知识,提高学习兴趣。还能指导参加一些实践,如让他自己收集种子、搞发芽的实验等,并鼓励他阅读有关书籍,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会到书中找答案。孩子的兴趣广泛,知识面扩大了,学习能力会自然而然地提高。
一是作为学生来说,要调整好心态,要有自信心,要以坚毅的性格、乐观的处世态度为学处世,坚信付出必有收获。
二是从教育咨询方面来说,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要了解学生、研究学生,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在发现学生潜能的基础上提出合理的要求,激发他们获取成功的愿望。至于教师,要努力增强自身素质、提高上课水平,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良好的条件和支撑。
三是家长也要改变育子观念,要多和孩子沟通交流,要正确估价孩子实力,要注意孩子的性格养成,不给孩子规定不切实际的目标,同时注意查问题、不迁就,有情况要马上找心理老师对孩子进行心理干预和治疗,否则,可能会导致孩子的心理症状加重。
友情——大家相互之间,都成了亲密的朋友,短短五天,就感受到了那一份暖暖的友情;
欢乐——在那里,孩子们回到了他们的童真,在大自然中体会那一份淳朴的欢乐;
体验——切合主题的体验活动,扩宽大家的视野的同时让孩子将学到的道理融入心中;
团队——孩子们也开始学习如何放下自我,去关心别人、为团队付出;
自理——这里没有爸爸妈呵护,我们也要学会自己长大,自己叠被、洗衣、整理内务;
礼仪——大家通过基本的餐桌礼仪学习,懂得一餐一饮都要心存感恩,把尊师敬长、父母落实到具体行动中;
榜样——在这里大家也开始去触摸古人的心,去感受到更高的人生追求,激发自己的志气,明白自己要做一个怎样的人;
反省——很多孩子也开始学会看自己,不再是遇到问题归罪别人,而会从自己身上找问题;
亲情——大家知道也愿意将心通向父母那里,学习理解父母的难处,学会要去体谅父母;
感动——这里,有惭愧的眼泪、有温情的眼泪、有悲悯的眼泪、有欢喜的眼泪……一切,因为大家的性情受到了开发、生命感受到了光明。
充分琢磨孩子的心理 人的心理中有这样一个特点:年幼的人总想打扮得更加成熟,渴望长大。年长的人,总想打扮得显年轻,渴望别人视他(她)为年轻人。人都是对自己没有的东西无尽向往,这是人性的一部分。所以,要将青春期的孩子尽可能地视为“大人”(虽然他们不是大人,但这是他们的心理诉求)。比如,为什么写作业时,孩子都是先写英语、语文,而后写物理、数学作业呢?很可能是,孩子更擅长英语、语文,觉得更容易。而物理、数学对他(她)来说比较难,人都是逃避困难的。再比如,为什么他(她)写作业磨磨蹭蹭?因为他(她)不会做或一做就错。这时用换位思考的方式,深刻地去挖掘他们的内心诉求,自然就会知道他(她)的需求点、痛点在哪里,再有的放矢地发挥家长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