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不当言行造成孩子逆反心理
1.家长爱唠叨
超限逆反:由于剌激过多强或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逆反心理的现象,就是“超限逆反”。
2.与家长无共同语言
社会发展的节奏很快,孩子群体中会发展出独特的语言,家长根本不懂。有些时候,家长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多学习,多走进孩子的世界,这样你才能更加理解孩子。
3.缺乏情感沟通
在沟通的内容上,27.8%只谈孩子的学习;在沟通的方法上,60%的家长仍然以家长制自居,以命令口吻说话或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人;只有13.2%的家长能以平等的态度尊重孩子;1.1%的家长则自叹无法与孩子沟通。
4.语言简单粗暴
禁果逆反:所谓越禁止的就越引起人们的好奇心。
5.家长不尊重子女
自我价值保护逆反:当外在的劝导或影响威胁到人们的自我价值的时候,人们就会有意无意地进行自我价值保护,对外在的影响起反向的反应。父母站在的立场上批评或否定子女,不留面子,子女由于自我价值保护逆反,就可能反其道而行之,故意和父母闹别扭,以显示自己的尊严和力量。
【建议】青春期,不要总把眼光盯在分数上,留心留心孩子的吧
原来,学习问题背后隐藏的是问题,好在老师细心,要不然孩子的成绩会一直往下掉。
孩子进入初中后,好像一下子长大了许多。与父母的距离远了,与同龄人的距离近了。正如我在问卷调查中发现的那样,当孩子孤独时,54.1%的孩子找朋友或同学,只有11.8%找家长。可见,朋友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多么重要。可是,朋友不理睬他了,怎么办呢?胡思乱想,造成成绩下滑。
因此,对刚进入初中的孩子,家长要特别留心他们的问题,不要总把眼光盯在分数上。
关于家人
一家人在一起,磕磕碰碰都是正常事。也许我们有时骂起你来不留情面,整天逼着你好好学习,你厌烦、你委屈、你不以为意。
可孩子,这个世上能够无条件为你付出的只有父母,能够掏心掏肺和你讲道理的也没有别人,我们所有的指责、无奈、逼迫、教育,都是为了让你能够健康长大。
也许方式有问题,可你是次做孩子,我们也是次做父母,谁也不专业。
你只要记得,家人,永远都是你坚不可摧的后盾。我们爱你,没有理由。哭了笑了累了烦了委屈了,都记得回家。
【建议】叛逆并不可怕,你甚至可以欣赏孩子的叛逆
还有一类隐性叛逆的孩子,就是我们常说的看起来很听话的孩子。他把叛逆藏在心底,不表露出来,压抑下去。他的叛逆家长关注不到,以为孩子很乖,很平稳。其实这类看上去不叛逆的孩子反倒很危险,因为他们的内心压抑的情绪没有发泄的通道。外显的叛逆可以通过跟父母吵闹,通过玩网络游戏发泄,而不叛逆的孩子他不会发泄,也不懂得发泄,不发泄可怕的结果,就是一遇上挫折,就想不开。
叛逆是一个信号——表明孩子在成长,在改变的同时,它告诉家长有一些东西需要改变了,有时候是整个家庭都需要做改变的。或者说,孩子的叛逆呈现了家庭教育中的问题。
这其实是一个教育的契机。假如你的孩子沉迷网络,我们要换个角度来看问题,一是网络至少让你的孩子还留在你的身边,他没有离家出走,没有自杀,他还是好好的,如果没有网络,这个孩子可能就真出问题了
所以说, “叛逆”并不可怕,你甚至可以欣赏“叛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