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待青少年犯罪,要以预防、教育为主、惩戒为辅。
针对不同年龄段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做好青少年犯罪的预防。提高家庭素质,营造良好的家庭的氛围。孩子一出生,首先接触的就是家庭环境,作为家庭环境的营造者的父母,要认真对待,引起重视,时刻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并不断学习,提高素质。做好孩子生活的榜样,让孩子从小就形成良好的习惯。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需要妈无私付出,也需要爸爸的关心和陪伴;更重要的是,父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所承担的作用和对孩子的影响,比母亲更为深远。
首先,父亲对孩子性格的养成至关重要,特别是对男孩子的影响巨大。
其次,父亲的一言一行是孩子学习的榜样,孩子在父亲身上懂得顽强、拼搏、不服输,用更好的心态去迎接困难,面对挑战。
后,父亲也是帮助孩子走向外部世界的桥梁。父亲身上的冒险精神不同于母亲给予孩子的安全感;父亲是链接外部世界的桥梁,引导帮助孩子更好的去感受外在世界的不同。
不要奖罚不明
孩子做对了事情,一定要给他奖励;孩子做错了的事情,不能轻易放过。这是不能改变的教育原则。
有些父母,孩子做错了事情说不定还给他奖励,孩子做对的时候,却给他难看,把因果关系整个扭曲,孩子就无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同时父母也要注意一点,孩子做得好,不要公开奖励,怎样做呢?
父亲透过母亲,母亲透过父亲跟他讲出来。
比如妈妈跟孩子说:“你这次考的比上次好,爸爸很开心,不要看爸爸表面上无所谓,实际上他很关心你。”
孩子就感受到了,但是爸爸没有讲话。彼此交换去讲,孩子很容易听进心里去,这种方法可以一直用到孩子长大。
家庭成员共同制造了问题,而孩子往往成为了家庭问题的表达者。
当一个孩子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偷拿东西,从小到橡皮擦,大到同学的钱财。一直到四年级,愈发不可控制。也许父母会说我们也曾经打过孩子,也曾经严厉的惩罚过孩子,但是后的结果不是解决了问题。反而让孩子更加变本加厉。后来发现孩子在陌生的环境里面,特别喜欢翻拿他人的东西,这样顺手牵羊的行为其实就是从小在环境中不断强化的结果。后来父母也承认翻东西从小没有特别重视,也没用关注过孩子的内心需求,只知道错了就去一味的压制孩子。其实孩子是一个对物欲动机特别强烈的人,只是一直从未被满足,而且是通过合理的手段去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