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单纯的原始社会里,群体的价值观非常类似,父母不需要特别作什么,孩子一旦生理成熟,或到法定成熟的年纪,就很快转换成成人,能够负担社会责任。例如过去只有小学毕业,就可以去当老师,只要会打猎,就能养家糊口。现在社会功能复杂,基本的教育都无法很快的使人转型进入成人社会。人要接受更多的学习,经验才能在社会生存,所以,有人认为,青春期的延长,带来心理的不稳定,是造成叛逆的原因。的确,今天青年人面对的挑战,试探都比以前大,例如网络带来的试探,简直无法抵挡。但,叛逆不是无可避免的。今天作父母,的确,不能像过去,不需要作什么,坐在家里,儿女自然就会和父母有同样的价值观。相反的,父母要警醒,只有在儿女小时候建立共同的道德的标准,训练道德的成熟,到青少年,他们真正落实的时候,就能够少冲突,多和谐。
青少年叛逆会有哪些表现?
在孩子小的时候,什么都听父母,显得非常懂事。然而随着叛逆期的到来,孩子的知识面增加,内心世界也变得丰富了,有了自己的价值观。当个人价值观跟父母的不相同时,并且遭到父母的反对时,便会跟父母产生隔阂。而父母不了解孩子的身心变化,采用粗暴简单的教育方式,必然会激起孩子的反抗。
因此,家长需要了解青少年叛逆会有哪些表现:1、自我意识发展了,但自我控制能力还差,常会无意识地违反纪律。2、他们喜欢与人争论,但常论据不足。喜欢怀疑,却又缺乏科学依据。3、喜欢发现见解,但又判断不准;喜欢批评别人,却又容易片面。在这个时期,他们自身也存在着很多矛盾。家长需要耐心而科学的引导,帮助孩子认清是非。千万不要采用粗暴简单或是哄骗的方式教育孩子,以免适得其反。
社会压力影响案例:某男学生,15岁。妈妈对其管教严厉,他一惯是妈乖乖仔。上了城中以后开始不听妈话。妈妈更加严格,不断用上学成绩不好,就要没有饭吃,没有出路来教育孩子。将社会生存压力让孩子理解和感受。有什么事情一定要让妈妈知道,规定的时间必须到家,老师近反映该生常常神不守舍,上课睡觉,昏昏沉沉。成绩下降很快。妈妈闻知大怒,棍棒手脚齐上,无奈儿子已经长大,叛逆心理严重,执意违拗就是不听。还要离家出走。某晚上已经出走因为没有钱只得打电话爸爸前往接回;妈妈四处探查,发现儿子因一女生而出现以上问题。气上心来,对儿子又掐又拧,儿子又要离家,妈妈又痛又怒无法自制。儿子依然不听,不让离家就用头撞墙。
一些家长缺乏普通的心理常识,对子女教育急于求成,方法简单粗暴,经常无视子女的自尊心和心理承受能力,特别是孩子有了过失时,不是与孩子们一起分析错误,商量补救办法,而是责骂甚至殴打孩子,使孩子在犯错误时感到孤立无援,产生叛逆心理。再次,父母与子女缺乏双向沟通,产生思想矛盾。随着中学生的成长,独立意识渐强,要求有自己的处事方式,不希望受到过多的管束。而某些家长出于对子女的保护,什么事情都替孩子包办,这样子女的渴望独立与家长不恰当的好意关心,就会产生思想上的冲突,矛盾。或许有些家长因工作繁忙,很少与子女谈心,进行思想交流,只是定下一些严格的规定来约束限制子女的行为。因此,作为子女与父母缺乏交流,就容易产生叛逆心理和叛逆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