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孩子反馈出的问题,对其进行有目的的教育
当家长分析出孩子反馈出的问题时,就可以针对孩子的反馈进行有目的的教育。例如,如果孩子反馈出的问题时他不知道将礼貌的重要性,家长就再也不会,就可以通过实例,道理来讲述讲礼貌的重要性,引导孩子做一个讲礼貌的好孩子;如果孩子反馈出的问题是他不想知道承担近错误言行所造成的责任,家长就要孤立孩子做一个知错就改,敢作敢为的人……
总之,不管孩子对家长的教育作出任何反馈,尊重和认真分析孩子的反馈,都是达到教育目的的首要前提。
教育咨询教育:与孩子接触多的还是他身边的同学,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孩子看似不合理的行为都是有原因的,举个例子:学生甲小学成绩一直优秀,可是到了中学,他的成绩就不好了,后面发现,原来周边一起玩的同学成绩都不好,这就是从众心理。另外,如果是学科目知识加深,理解不透彻,造成成绩差,自身努力了,确还是没结果,破罐子破摔,老师的关注度不够,或是在教育咨询受到其它学生欺负,老师没能给予及时帮助,或又是孩子本身个性张扬,希望被认可等等,教育咨询是个大集体,优秀的老师,良好的校风,端正的学习态度,对于孩子成长很重要。
把孩子当成大人来尊重,从来不强迫孩子们做他们不喜欢做的事情。对于那些必要的原则性的问题,也从来没有独断专行地逼迫过孩子,而是会和孩子们通过开家庭会议的方式来一起商量解决。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成长起来的孩子,进入青春期之后,他们会发现和父母之间的关系非常和谐,不需要做出任何改变,在他们的家庭中没有叛逆的土壤。
家庭教育不能前后矛盾-----手表定理
心理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给一个人一块手表,当别人问这个人时间时,这个人能够快速而且自信地说出时间;然而,当给这个人两块不同的手表时,这个看表的人反而不能很快地说出时间了。因为两只手表并不能告诉一个人更准确的时间,反而会让看表的人失去对准确时间的信心。心理学家把这种现象称为“手表现象”,并由此而引伸出了一个结论:在做事情时,只能有一个指导原则或价值取向。后来,人们把这个结论称为“手表定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