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逆是对人际关系调整的一种适应
叛逆其实是孩子适应人际关系调整、成长为独立个体的一种方式。进入青春期,孩子开始疏离父母,更多地与同伴相处。这种人际关系的调整对孩子未来的发展非常重要。在青春期之前,依恋是亲子关系的重要特征。而进入青春期之后,亲子关系发生变化,自主取代依恋成为亲子关系的突出特征。在青春期顺利完成依恋到自主的转变,对孩子未来良好的社会适应性十分重要,叛逆则在其中起着关键作用。
心理学研究表明,同伴交往对孩子的社会化发展有重要影响。在与同伴的相处中,孩子学会从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学会怎样理解他人,这都是社会化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素质。心理学研究还发现,同伴关系对孩子成年后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有显著的预测作用。中学阶段拥有充足的朋友、与朋友保持稳定而较亲密的友谊的孩子,到了成年期,往往人际交往比较顺利,且心理健康水平较高。
在与同伴交往的过程中发展自己各方面的能力,这对于孩子未来的发展很重要。
认识到“粘人”不是坏习惯,而是孩子心智成熟的一种表现,用家庭教育专家小巫的话说,这说明孩子的判断力和选择能力有了进一步发展,他能够判断自己单独做事与跟妈妈在一起的不同,也有能力做出让自己更快乐的选择――跟妈妈在一起。
孩子粘人时,千万不要强行推开,以为那样就可以培养独立性,这种想法只能说是一相情愿。只有从妈妈那里得到足够的情感满足,孩子才会建立起安全型的依恋关系。
坚持原则不迁就
如果确实是正确的,就不能因为孩子的违拗与对抗而放弃原则,否则孩子以后会以此为“武器"更多地来迫使父母和教师就范,满足其不合理的要求。
查明原因
通过调查了解孩子违拗与对抗的原因,找出症结所在,并适当反思其中的问题,根据情况作出适当的调整,同时吸取教训。
加强沟通
与孩子进行诚挚的交谈,了解孩子的思想状况,也让孩子体会到父母和教师的一片良苦用心,通过讲道理的方式及时解决问题。
顺势而为,给孩子创造一个安全、宽松的活动环境,更积极的做法则是适时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让孩子学会自己保护自己。
不要给孩子乱扣“多动症”的帽子,否则,孩子轻则会感到逆反而愈加好动,重则将受到负面的心理暗示而将自视异于常人,这对孩子的心理发展和行为导向是极为不利的。
如果实在无法忍受孩子漫无目的的乱动,也可以引导孩子合理释放旺盛的精力,比如,运用比较有意义的活动来转移他们的注意力、带孩子走进大自然等新奇的空间,在满足孩子探索欲的同时拓展他们的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