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省自己
别总是说孩子违拗、对抗、“拧”“犟驴”,而应反省—下:自己是否个性也太强了点儿;自己是否欲望、控制欲望太强了些,对孩子的占有欲望是否过分了些;自己是否忘记了“孩子越大越不属于妈”的规律,甚至在违背规律;家里是否还有老“拧”、老“犟驴”。
坚持原则不迁就
如果确实是正确的,就不能因为孩子的违拗与对抗而放弃原则,否则孩子以后会以此为“武器"更多地来迫使父母和教师就范,满足其不合理的要求。
查明原因
通过调查了解孩子违拗与对抗的原因,找出症结所在,并适当反思其中的问题,根据情况作出适当的调整,同时吸取教训。
加强沟通
与孩子进行诚挚的交谈,了解孩子的思想状况,也让孩子体会到父母和教师的一片良苦用心,通过讲道理的方式及时解决问题。
把自己交给孩子去“粘”并不意味着可以放弃对他的引导,在放手陪孩子的同时,不妨加强对他独立性的培养,比如有意识地陪孩子做些游戏或简单家务,并不时夸赞孩子在这个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这样就可以让他意识到自己的力量,从而增强他“掌控”生活秩序的信心。再比如,日常生活中不要吝惜表达自己的爱,有时候一些看似无力的话,如“你是妈爱”、“无论发生了什么事,妈妈都爱你”等,对于孩子来说都是很珍贵的承诺,是他对我们爱之确认的重要基础。反之,任何时候都不要对孩子说“大灰狼来了”、“叔叔来抓你了”、“你再这样,妈妈就不要你了”之类的话,否则孩子的安全感将受到伤害!
修复关系
修复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爱,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用爱施加适当的压力,用爱建立信赖,使其不忍心伤父母的心,不希望父母烦恼和悲伤,使其“良心”发现,体会父母良苦用心,培养、健全羞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