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的影响?的确会影响人的情绪,有时低落,有时兴奋,有时过分敏感,很不稳定。但是不会改变人的品格。人不会因为加增,而去欺骗。它影响生理,但不会影响心灵。十五岁的儿子欺骗父母,去和女同学约会。这不是直接的问题,而是与父母的价值观的冲突。假如叛逆是所致,那么不同文化的人都会发生,过去现在都一样,但事实证明并非如此。我们不能自我安慰,说等稳定了,问题就没了。
青少年叛逆心理是什么?青少年心理成长中心告诉大家,这种心理是指青少年在一定的外在因素作用下,产生对某些事物的怨恨,故意使之与事件背道而驰的一种精神状态的行动发展的行为。它是个体对外部教育指导所采取的一种消极的心理活动。这是中学生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心理。叛逆心理是一种变态的情绪体验和行为倾向,通常表现出情感对抗、竞争和情感厌恶、不满情绪,这种心理和中学生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是一种鲜明的心理特征和年龄特征。
你家有没有这样的儿子/女儿?当你急于跟他说话,声音大一点,虽然出于好意,他却向你顶嘴,大声吼叫,甩门,翻眼睛,讲脏话,对父母的态度极不礼貌,为要反抗父母的,甚至吸毒,吸烟,,沉迷在电玩的虚幻世界里,参加帮派等。家里常常充满父亲的吼叫,母亲的流泪,关系紧张恶劣,但都无济于事。父母好像在做一场恶梦。还有另外一种“消极的叛逆”,不理会父母,不在意父母的话语,一回家就躲进房间,撒谎,虚伪应付父母,背后仍然做出违反父母意愿的事情。有位青少年在被父亲管教时,爸爸要他坐下,他很坦白地对爸爸说“我外面坐下,心里站起”。这是一个叛逆的宣言,是让许多父母惊惧,痛苦,忧虑的事。到底为什么青少年会如此?这些是否是无法避免的呢?
教育咨询老师的教育方式也是导致学生叛逆心理的原因之一。有些老师不了解高中生的心理特点,居高临下,指示学生必须怎样想,必须怎样做,根本不与学生交流思想,共同探究,这容易激起学生叛逆心理。在中学阶段中,学过教育学,心理学这两门课程的老师不多。几乎所有的老师都是从升学率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教师的不断施压使学生的心理负担日益加重,以至学生们的叛逆心的积累。到一定的时日便会将其释放出来,部分会出现过于偏激的行为。很少有老师是在理解和爱的基础上,将认识传授给学生,疏通学生的心理,帮助学生释放心中的压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