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家庭,孩子的视野面宽了,接触社会的面广了,再不是家、教育咨询两点连成一线的行为方式,他们会出现在自己从来没有去过的地方,会遇到从来没有遇到的问题。
这时,朋友是直接的帮助者,可以取代家长的支持和帮助。
孩子们思想不再单纯,这连他们自己都感觉得到,他们有时浮想联翩,有时忧心忡忡,有时大喜大悲。
这些感情,不适合和家长分享,因为家长马上会紧张和忧虑,批评教育必不可少,跟踪监视接踵而至,所以,家长不是孩子吐露心声的选择,而、安全的是身边的朋友。
在这个时期,很多时候孩子们选择老师做朋友,让老师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因为在孩子心目中老师依然是神圣可信的。
那么,孩子们心里需要家长吗?从心底里孩子们需要,而让他们望而却步的是家长的担忧和不信任。
孩子正常需求的标准主要从两个方面看: -一个是取同班同学物质需求的平均数或平均数的中下等。另一个标准是看家里的经济状况。如果您家里的经济状况中等或比较好,应该让孩子的生活水平低一些比较好。
如果您的经济状况不太好,那么,您千万不要因为怕孩子受委屈而硬要让孩子去享受高消费,这种死要面子活受罪的做法,不但不会让孩子自信起来,而且容易使孩子不考虑家长的经济能力而变得变本加厉。
我们的社会水平在提高,家长也有攀比心理,装饰家园的同时, 也提高了自己孩子的生活水平,把他们打扮漂亮,给他们兜里揣上钱。
试想,当孩子兜里装着钱的时候,他们上课总是在想如何花钱,势必影响学习。家长要防范孩子物质需求膨胀造成的恶果,但又不能不给予物质的满足,应该怎么办呢?我们认为,家长要学会判断孩子的需求是否正常。
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帮你的孩子确定学习目标时,一定要先看看孩子的现状和孩子的潜能,尤其对于那些目前成绩不是很理想的孩子,比较切合实际的办法是,你可以帮她制定一个分阶段的学习目标。这个目标要以孩子现在的成绩为基点。假如孩子这次只考了50分,那么,你不要期望孩子一下子可以升到80分或90分,当然这样的奇迹也可能会发生,但不论怎样,我们的期望值不妨低一点,比如说孩子下次及格了,你就可以奖励了。这样对于她的压力小一些,而且当孩子的成绩大大出乎我们意料地好时,我们可以和她一道分享这难得的喜悦!而这,更能增强孩子的自信心。